上下肢康复机器人
“ 康复机器 ” 从医院到家庭
工业设计
结构设计
包装设计
产品研发


产品视频展示

R
esearch

项目背景
产品用于在家康复训练,面向消费者,要求控制产品的生产成本;产品能在家随时移动和摆放,体积和重量就要尽量小巧;为了满足使用需求和符合EMC检测,电机作为关键部件,对它的功率选型,性能稳定性和认证证书都有要求。
产品功能需求
支持主动运动:通过患者自身肌肉力量完成的运动,阻力可调,增强肌耐力,改善心肺功能。 被动运动:电机转动带动患者进行训练。 助力模式:由电机协助的助力运动训练,机器探测残存肌力并自动给予辅助力量。 主被动自动切换:自动检测患者运动阻力,进行被动运动与主动运动无间隙转换,保证训练的连续性。 对称性训练:测试到患者锻炼时两侧肢体力量对比的参考数值,使患者对称肢体力量均衡对称。 智能识别痉挛模式、痉挛保护:痉挛发生时改变运动方向,严重时设备停转保护患者。


人机交互学研究
上下肢康复机器人进行深入研究,在人体工学方面注重操作的便携性和操作人群的多元化,严格按照国家标准需求的人体尺寸设计对于操作界面我们采用倾斜式弧面设计从而达到患者康复锻炼使用,观看的最佳舒适程度。
软件开发
软件开发内容主要包括用户交互界面设计、康复训练模式开发、运动控制算法编写、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构建以及安全保护机制的实现。
s
uccessful采用人性化设计理念,结合人体工程学与现代机械控制技术,适用于中风、瘫痪或术后患者进行四肢功能恢复训练。设备通过电动驱动系统实现上肢推举、下肢踏动等多模式协同运动,可调节运动幅度与阻力以适应不同康复阶段需求。整体结构稳定安全,配备可移动脚轮与多角度调节靠背,便于操作与患者转移。
设计过程
上下肢康复机器人的研发过程始于对中风及运动损伤患者康复需求的深刻洞察,以及现有康复治疗方法的局限性分析。首先,跨学科团队包括机械工程师、生物医学专家、软件开发者和临床医生共同合作,进行了详尽的前期调研和技术论证,明确了设计目标与功能需求。接着,通过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模拟技术,提出了多种创新性的设计方案,并依据患者的生理特点和康复机理优化了机器人的结构和动作模式。选定最优方案后,制作出初代原型机并开展了严格的实验室测试,以评估其安全性和有效性。随后,收集使用者的反馈意见,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产品性能。整个研发过程中,特别注重用户体验、操作简便性和治疗效果的提升,经过多次迭代改进,最终成功推出了能够有效促进上下肢功能恢复的康复机器人,为康复医学领域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技术支持。